新闻中心
港姐变 “学霸选拔赛”?14 强全是高学历,博士冠军带徽章领奖
2025 年 8 月 31 日,香港将军澳电视城的聚光灯下,26 岁的陈咏诗接过港姐后冠时,胸前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徽章与钻石皇冠同样夺目。本届 14 强佳丽均为本科以上学历,含 4 位硕士、1 位博士,创下这项 53 年赛事的 “最高学历纪录”,选美舞台的评价标准正悄然重塑。
港姐的学历变迁始终与香港发展同频。1973 年首届冠军狄波拉仅中学学历,彼时选美是底层女性的 “逆袭跳板”,“美貌与智慧并重” 的口号中,大众更聚焦前者。90 年代后,随着香港高等教育普及,大学生参赛者渐增,但直到 2015 年剑桥法律系毕业的麦明诗夺冠,高学历才成为港姐核心标签。如今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超 40%,评委汪明荃坦言:“能快速讲清专业知识的选手更吸睛。” 本届 14 强涵盖剑桥、UCL 等名校,专业涉及生物医学、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。
这些高学历佳丽正打破刻板印象。冠军陈咏诗 3 岁接触体操,曾蝉联香港艺术体操全能冠军,学业上从伯克利到哥伦比亚硕士,现攻读 UCL 博士,“读书与选美都是突破自我的方式”。亚军施宇琪身为剑桥毕业生、投行交易员,将理性带入舞台;27 岁的袁文静特意从北京请假备赛,直言 “想鼓励更多普通人”。对她们而言,港姐舞台早已不是 “嫁入豪门” 的跳板,而是个人发展的增值项,选美经历为职业之路添砖加瓦。
高学历扎堆引发热议。支持者认为,这标志着审美从单一外貌转向综合素质,打破 “美女无大脑” 偏见,赛事中的演讲、应变训练也能提升能力。质疑者则担忧,赛事或沦为 “精英游戏”,早年草根美渐失,普通女性恐失参赛勇气。实则本届佳丽职业涵盖物理治疗师、运动员等,多元背景消解了 “精英隔阂”,袁文静等人的表态更传递出亲和关怀。
陈咏诗的夺冠,不仅是港姐历史的突破,更象征着时代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定义 —— 美丽与智慧可兼得,知识不必掩盖魅力。从狄波拉到陈咏诗,半个世纪的港姐变迁,既是女性自我突破的进化史,更是香港社会审美与价值观念转型的真实镜像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